今天2020年 12月 04日 星期五,欢迎光临本站 京仪股份 

行业动态

熔炉和熔炉炼金术的起源和结构新书发布了《神圣与世俗:新神话时代的开始》

文字:[大][中][小] 2020-07-02    浏览次数:    

2019年12月2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暨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华创世神话”第二届新成果发布暨专家论坛上,《熔炉与坩埚:炼金术的起源与结构》作为第二届新成果发布的21部学术专著和译著之一首次面世。据悉,本次成果发布会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1-2019)“神话学文库”(共38种)成果的第二次发布,这些专著和译著将国内外神话学界一批前沿成果和经典研究呈现给国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规模较大的神话学基础学术工程。

《熔炉与坩埚:炼金术的起源与结构》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神话学文库”译著之一,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炼金术神话、仪式和宗教的考察,阐明金属的发现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神话宗教世界,在文明的形成中发挥着基因编码的重要作用,本书在人类早期文明研究领域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圣与世俗的断裂

——《熔炉与坩埚》书评

赵周宽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米尔恰·伊利亚德是比较宗教学的泰斗和殿堂级人物。阅读他的著作,读者无不被他广博的视野和透彻的解析所折服。伊利亚德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宗教学的所有领域。伊利亚德比较宗教学研究的又一部经典之作《熔炉与坩埚》(王伟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9),收入叶舒宪担任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二辑中,于2019年9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熔炉与坩埚》的研究,是伊氏在其另一名著《萨满教》写作前后“对采矿、冶金和炼金早期历史的梳理”。这一梳理工作的目的,他自述为是要“理解在科学思想产生之前,人类征服物质世界的意义和作用”。既然与“科学思想”相对照,他所研究的就不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与传播史,而是人类以“前科学”方式“征服世界”的更早历史。这段历史处于科学史的“上游”,并且构成现代科学的前提,但却与科学的方法观念形成差异。在《熔炉与坩埚》中,伊利亚德把这种“前科学”的方法观念还原解释为神圣观念。所以,围绕“炼金术”展开的观念史探源,也就是有关“神圣”与“世俗”之关系的历史性转换了。

《熔炉与坩埚》围绕炼金术展开。在现代科学兴起之前的炼金术,历来被视为化学的起源。与这种“熟知”不同,《熔炉与坩埚》中对冶金术观念史的还原,细致剖析了炼金术的观念背景与现代科学之一的化学的方法观念的本质区别,因而可以看做是对这种“化学源头说”的系统反驳和“否思”。《熔炉与坩埚》的出发点在于冶金所用矿物的神圣来源,认为依据宗教学的观念,矿物质具有神性,并且是有生命力的。“矿石形成胚胎后,生长于大地之腹”。因而,“冶金术扮演着助产士的角色。”矿工和金匠参与了地下胚胎的演化,加速了矿石生长的节奏。所以,矿物质在熔炉和坩埚中的熔炼过程,也就是人类自觉参与矿物进化的过程。在冶炼矿石的行为背后,有着人类参与物质完善化的观念意识。冶炼矿石,就是人类参与到神圣性创造过程中去。从炼金术到化学的转换,正是一种神圣观念向世俗观念转换的过程,即,当炼金术思想失去了合法性及存在理由时,科学才初见端倪;当物质不再具有神圣性时,化学便应运而生。因此,炼金术与化学之间看似为前提与必然后果的关系,实际则显示了神圣经验和世俗经验之间的“连续性的断裂”。

在矿物质神圣性基础上得到还原的炼金术,构成伊利亚德剖析神圣与世俗置换对转关系的典型文化事项。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物”的圣俗两义性上,也在《熔炉与坩埚》中逐层展开,构筑出一个古今观念对比的逻辑系列。炼金术的观念考察,始于物的神圣化、物的生命力和“人物共炼”的“社会结构炼金术”,实际上是以炼金术为核心的“人类文明熔铸史”研究案例。通过参与物的净化和纯化,并回归到完满的世界,神圣世界在世俗中得到实现。实现的方式,是以人领悟神圣性、参赞神性的方式完成的。人类主动完成了圣界的重构,同时也改变了圣与俗之间的界限,即时间维度。因此,伊利亚德说,人类在承担起改变自然的责任时,自身代替了时间;在地球深处,矿物生长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成熟”的过程,冶金家和炼金术师声称,只需几周时间便可完成。熔炉取代了大地母亲。正是在熔炉里,矿石胚胎完成了生长。人类缩短了自然进化时间,也就变成了时间的主人。

伊利亚德把围绕炼金术的古今观念转换课题升华成为关于人与时间关系的哲学思辨。考虑到《熔炉与坩埚》对“化学起源说”的明确反驳,“冶金术的起源和结构”(本书副标题)研究,就不是技术性的科学探源,也不是冶金技术的科学性分析。《熔炉与坩埚》所属的思想序列,就不是李约瑟“中国科技史”的谱系,也不是类似从墨子思想中析分中国思想“科学因素”的研究,而是可与“物性论”的古典形态相对照、相发明的思想类型。这类思想的神话学表达和宗教学表达,有“物活论”“万物有灵论”“造物论”“铸鼎象物”等不同体系。在近代科学的源头处,这些思想恰恰是需要排除的阻力和障碍。《熔炉与坩埚》在古今思想转换上的既相区别又前后承续的思路,提供了理解思想观念连续/断裂关系的不同的思路。

《熔炉与坩埚》是以炼金术的观念考源为线索展开的古-今、圣-俗“观念炼金术”,“神话学文库”正是当代中国人文学者搭建起来的“坩埚和熔炉”。炼金术中的铁匠、“古代观念炼金术”中的萨满和当代“观念炼金术”中的人文学者和出版人,都是“御火大师”和文化英雄。祝贺《熔炉与坩埚》的“新鲜出炉”。

神圣的炼金术

——《熔炉与坩埚》书评

王夏瑶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今天,当我们进入一座充满机器轰鸣声的冶金工厂时,我们会想到什么?经济利益?实用价值?还是冶金工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进入科学时代之后,人们总是习惯于从现实需求和理性逻辑出发来分析、思考某些社会现象。现代人杀死了上帝,却将科学奉为新的上帝。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被现代科学所束缚了。正因此,祖先们的行为、生活才会让我们觉得费解。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此本《熔炉与坩埚:炼金术的起源和结构》(The Forge and the Crucible: the Origins and Structure of Alchemy)带领我们穿越千年,从人类社会中较初“从天而降”的金属出发,以横跨全球的眼光代读者领略数千年来的冶金发展史,探求冶金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念。读者将会惊奇地发现,当我们跳出现代文明的包围,相同的事物或许拥有完全不同的样貌。

实际上,不同于现代人将冶金视为一种工业活动,冶金生来就是神圣而反科学的,它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带有宗教性。在先民们眼中,冶金是有生命的。我们的祖先们习惯于将人类活动与自然联系起来,比如将大地比作母亲的怀抱,将矿井比作母体,将矿石比作胚胎等。黄金被视作较纯洁、珍贵的金属,它是大地母亲较成熟的孩子,而其余金属则是未足月的胚胎。炼金术士们让各类金属在熔炉中快速发育成熟,他们加快了自然的进程,将自己变成了金属的助产士。他们因为和大自然的神秘联系从而获得了社会中的神圣地位,冶金行为也就成为了模拟大地母亲产子的人间翻版。当一种新的金属从熔炉中“出生”的时候,人们欣喜地发现,自己或许可以拥有与自然同样强大的力量。

这样的“原始思维”在现代人眼中或许是愚昧而不可理解的,但现代人却仍走在实现炼金术士梦想的路上。正如伊利亚德在书中所说:

比起基础化学,炼金术给予这个世界更多。炼金术使我们相信人类可以转化自然和控制时间。事实上,现代人以一种完全不同于炼金术士的方式,诠释和继承了炼金术的传统。

我们失去了炼金术士本有的对自然的敬畏,反过来想代替甚至支配自然,并因此使人类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之中。由此可见,伊利亚德此书并非只是简单地介绍冶金的起源与历史,而是意在穿透时间的迷雾,试图从我们的祖先那里寻找某种力量,以慰藉现代人处于危机中的灵魂。{文引:铂金坩埚}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 
在线客服

QQ咨询

咨询热线:
15222906608